北京日壇公園鑲嵌在使館區(qū),只有20公頃,沒有配套停車場,步行到地鐵站少說也得一刻鐘。然而,日壇金秋游園會卻在十天內迎來30萬游客,直接拉動了整個街區(qū)的消費額。
小而美的日壇公園,究竟神奇在哪兒?
記者踏訪時正值一個工作日的上午。深秋的陽光是橙色的,穿過翠綠古柏投射在紅墻上,溫暖靜謐。“菊花谷就在前邊!”兩個身著漢服的年輕女孩,嘰嘰喳喳興奮地聊著,循著地圖、跟隨人流快步疾走。
菊花谷四周是起伏有致的小山坡,站在園路上,仿佛置身一個絢爛谷地。游園會已落幕,但菊花尚未凋謝,景色仍令人震撼:一簇簇千頭菊開得熱烈,十幾個品種8000多株,各種顏色交錯鋪在土坡上,宛如打翻了秋天的調色板。觀花徑上、廊亭之中,處處都是拿著手機拍照的游客。
京城素有賞菊的習俗。明清時期,大戶人家每到秋天會擺菊山,茶館酒肆也張貼觀菊廣告招攬顧客,F(xiàn)如今,北海公園、陶然亭公園、國家植物園等很多公園,年年都要辦菊展,花大色艷的稀罕品種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“日壇辦花展,如果論面積、論品種,都不占優(yōu)勢。”日壇公園園長于亞軍說,他們決定抓住年輕人的心,在布展上打出差異化。
年輕人喜歡打卡,最看重情緒價值。日壇公園就利用山谷地形,采取立體栽植的手法,哪怕是不擅拍照的游客,也能拍出一幅多巴胺滿滿的好照片。在菊花的色彩上,大量選用了時尚的粉紫色、藕荷色,傳統(tǒng)的正紅、明黃僅作點綴。此外,園中還添置了大型甜筒花束、馬賽克鏡面、云朵等藝術裝置。
一時間,日壇菊花展在社交網絡上爆紅,被年輕人稱為“最值得沖的菊花展”。于亞軍發(fā)現(xiàn),平日僅輻射周邊社區(qū)的日壇公園,在游園會期間居然迎來了不少外地游客,“那幾天,我們常見到有人拉著行李箱逛菊花谷,一看就是剛下火車的樣子。”
日壇公園的面積僅相當于天壇公園的十分之一。短短十天,30萬游客奔著賞菊而來,算得上是“潑天流量”了。周邊的涮肉館、烤鴨店平時坐不滿人,前些日子卻要排號等位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緊鄰公園的近10家餐廳營業(yè)總額超過300萬元。
如何才能抓住賞花的流量,讓游客能多逛一會兒,也讓更遠些的商業(yè)體有收獲?這考驗著屬地政府的智慧。
距日壇公園700米的地方就是朝外大街。這條老牌商業(yè)街沿線坐落著悠唐購物中心、THE BOX、僑福芳草地、美克洞學館、東岳廟等地標,有吃有玩,有商業(yè)有文化。“700米,這個距離確實有點兒尷尬,開車不值當,步行又有點兒累。”屬地朝外街道辦主任黃海燕告訴記者,往年,很多人看完花就離開了,賞花流量沒有變成經濟增量。
今年,全街區(qū)都參與了游園會的策劃。神路街、朝外市場街等主干道的人行道上,安裝了多個花朵打卡裝置,很適合拍照,人們一路逛一路合影,幾百米的路也不覺得長了。一輛免費的花車觀光巴士,每天6個班次定時發(fā)車,帶著游客在公園和商場間穿梭。朝外街道還上線了“愛逛碼”小程序,能查看朝外消費地圖、商家優(yōu)惠信息并領取優(yōu)惠券。
為了接住這波流量,各商業(yè)體都挺拼。就拿悠唐購物中心來說,門口上新了鮮花綠植主題的迷宮,一盆盆獨本菊是日壇公園的花藝師傅親手布置的。商場借勢推出大餐滿減、干飯卡組合券包、書籍文化節(jié)、IP簽售等多項活動,游園會期間,悠唐的日均客流超過3萬人次,同比提升20%,銷售額同比提升15%。不遠處的THE BOX商場也推出了系列潮流活動,商場外開設了“花花市集”,組織了瑜伽等20多場社群活動,總客流突破50萬人次。
秋天是京城最美的季節(jié),處處都不缺嬌艷的花兒。要去日壇公園赴一場花約,交通狀況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?扇諌靥幨桂^區(qū),寸土寸金,公園沒有配套停車場,距最近的地鐵站也超過了一公里。
為了打消賞花客的顧慮,街道和多家商場對接,達成了共享停車的意向。游客在公園的文創(chuàng)店、花店以及花花市集消費后,就能免費在悠唐購物中心、昆泰大廈、美克洞學館停車3小時。
“大家看到了這個好的開始。明年,可能會有更多商業(yè)體加入共享停車。”黃海燕說,屬地政府搭建平臺,賞花經濟不再只是剎那芳華,而是全域都能收獲滿枝繁花。(記者 朱松梅)